当前,铝加工业要“扬长避短”,夯实铝加工业持续向好的基础。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铝加工行业“大而不强”的根本原因。 从生产规模和品种门类来看,我国铝加工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 但由于自主知识产权不足、核心关键产品不足等短板,坚持自主创新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铝加工行业持续向好发展、实现铝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“法宝”。由大到强的转变。
专家认为,铝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铝管、铝方管、铝型材、铝板带、铝箔材料等领域。
铝型材方面,铝管、铝方管、铝材等少数领域仍缺乏特殊性能、特殊认证要求的高端铝型材; 铝板带材方面,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实现了第三代铝合金产品。 第四代产品已开始量产、批量供货。 第五代铝合金产品的供应和第六代铝合金产品的研发已经开始。 两者之间还是有差距的;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,高端汽车板材在产量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; 在铝箔方面,电池箔在产量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,防爆铝箔还处于研发过程中。 。 总体来看,铝加工行业普遍存在合金品牌以国外合金品牌为主、产量低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足、关键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率低、精细化和新产品研发储备不足等普遍问题。
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理念和方法; 优质品牌影响力不足,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优势的企业数量不足; 产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,各地区产品同质竞争依然存在; 发展动力和前瞻性布局不足,废铝回收再利用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。
弥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,需要用精准发力,形成“组合拳”。 铝集团高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王强表示,一是要在行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,打造专业化、规模化的生产企业和商业模式,实现精益业务和领先技术; 二是要构建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平台,深度整合行业优势资源,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管控模式; 三是要建设数字化、智能化研发管控平台,提高研发速度和研发能力,实现弯道超车。 四是一是统筹行业基础、前沿共性技术研发,打造原创技术源泉; 五是创新激励政策,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,培育浓厚的研发氛围。
从自主创新各方角度来看,弥补自主创新能力短板需要政府、行业协会、企业共同努力,找到各自的定位,形成合力。
王强建议,要全力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,支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,让企业真正成为主角; 行业协会要充分释放各项政策红利,帮助企业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。 风险,准确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,提供专业建议; 企业是推动创新的主体,是技术创新的主阵地。 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,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