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宏观压力正在缓解。 12月1日凌晨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,美联储一直在快速加息,而这些措施需要时间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,因此放慢加息速度是可行的,时机选择可能会尽快放缓加息步伐。 将于 12 月会议上公布。 尽管基本面没有亮点,但供给端产能持续增加,需求端保持淡季特征。 但房地产和防疫政策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,在现实疲软、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提振铝价。
供给侧产能持续提升
一方面,供给端尚未有大幅减产的消息。 此前,河南因成本、疫情等因素压减产能约10万吨,目前已落实完毕。 山东、河南等地因北方供暖和环保问题,削减产能约10万吨。 ,正在逐步实施; 云南已基本稳定在减负荷20%的状态。 另一方面,此前减产的四川、广西以及新投产的内蒙古仍在缓慢恢复生产。 分地区来看,四川地区复工率尚未超过50%,且受旱季影响,短期内难以恢复,或将有助于2023年产能的增加; 在广西,受相关文件发布刺激,电解铝企业纷纷加快开工生产。 内蒙古白银花项目一期已投产,新增产能约20万吨。 预计本月底国内电解铝产能或恢复至4100万吨以上。
据我的钢铁数据,初步统计11月铝产量333.625万吨,同比增长7.59%,环比下降3.05%。 随着产能不断释放,预计12月份产量将进一步增至350万吨左右。 目前,北方采暖季对产能的拖累并不严重。
需求方预期尚未实现
进入冬季后,房地产等行业项目陷入停滞,终端需求大幅萎缩。 加之严寒天气,北方地区户外作业已逐渐暂停。 行业新订单数量大幅下降,开工率预计将下降。 淡季效应明显,铝加工板块持续走弱。 11月份,我国铝加工业月度综合PMI为42.4%,环比下降0.3个百分点,同比下降13.3个百分点。 自9月份以来已连续两个月低于行业景气线和萧条线。 预计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松,过境货物运输不畅的状况或将改善,提振市场信心,带动铝加工产品产销回升。 PMI预计将重回荣枯线,但新订单情况仍需观察。
从终端需求来看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10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03722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9.45%,同比下降37.8%; 竣工面积46564.58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13.91%,同比下降。 18.7%。 受房地产利好政策集中释放影响,建筑用铝需求预计将增加。 但预期的顺利实现,最终还是需要高频房地产数据的改善。 仅靠强烈的预期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基本面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10月份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59.9万辆,同比增长11.1%,环比下降2.73%。 环比数据下降预示着旺季提前结束。 尽管新能源汽车表现依然出色,但工业铝的整体需求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。 截至12月5日,国内电解铝社会库存50.7万吨,较上周四增加7000吨。 与11月相比,库存减少1万吨,库存同比减少47.2万吨。 其中,南海、巩义、杭州等地主要贡献库存积累。 预计随着在途货物到货、年底及春节,铝锭将进入季节性囤积状态,对价格造成一定拖累。
目前,宏观层面有更多利好消息释放。 除了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之外,国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,房地产刺激政策也相继出台。 预计需求提振强劲,短期利好铝价,但基本面仍朝着供需增加的方向发展。 长期来看,下降的状态偏向负面。